破界而生:上海时装周以“共创聚谈”重构时尚未来图景

2025-03-26
0

1d0d6b380d359a864156717af1ad3f.jpg


当人工智能重构认知边界,当绿色革命重塑产业逻辑,2025秋冬上海时装周以“质塑新境-建所未见”为号角,于黄浦江畔奏响了一场关于未来时尚的交响乐。作为深耕行业的新媒体主编,我在325日的时装周首日,亲身感受到这场盛会如何以“质”为核,以“创”为翼,引领全球时尚产业穿越周期迷雾,抵达可持续与创新的无人之境。

cebbdf7ea1807a026f2579ef782b8e.jpg

智造未来:M SPACE论坛的思想激荡

下午两点,虹桥联合大厦的会场内已弥漫着思维碰撞的火花。首场圆桌以“十年磨一剑,初心铸未来”为主题,四位中国设计力量与国际评论人的对话,犹如一场新旧势能的交锋。LE FAME拉飞姆的王漫修以“东方极简美学”回应数字化时代的浮躁,她提到:“算法推荐让爆款更迭加速,但我们始终相信,手工艺的温度才是征服世界的**武器。”国际评论人Angelo Flaccavento则犀利指出:“中国设计师的崛起不在于复制欧洲美学,而在于能否用东方哲学解构全球化叙事。”


“模式创新”,Fabrique创始人王屹芝的演讲引爆全场。她展示了一张全球地图,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社群节点:“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让非洲手工艺人直接对接巴黎潮牌,去掉中间商的‘数字茧房’,让每件刺绣夹克都带着创作者的DNA。”这一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供应链,更揭示了后疫情时代“去中心化协作”的可能性。


当百丽国际高管与Champion品牌负责人坐而论道时,现场气氛愈发炽热。他们透露,国际品牌“本土化重生”的秘诀在于“文化嫁接术”——将美国街头文化与中国武侠精神融合,推出限量联名卫衣,首发当日即售罄。这场对话背后,折射出中国市场的魔力:它不再是西方品牌的倾销地,而是全球创意的孵化器。

5c725469ab4dde15d4cab64e7be186.jpg


万象更新:MODE展的全球化叙事

移步至展会现场,1.5万平方米的空间仿佛一座漂浮的“未来方舟”。非洲代表团的首次亮相尤为震撼——20余个品牌以“大地色系”为基底,用藤编、铜雕、部落图腾演绎“新原始主义”。南非Rich Mnisi的模特们头戴鸵鸟毛冠冕,身着流苏皮裙走过T台,观众席响起此起彼伏的快门声。“这不是猎奇,而是文明对话。”策展人坦言,“我们要打破非洲即落后的刻板印象,展现他们在可持续皮革工艺上的领先。”


在“有料展区”,科技与自然的交响令人目眩。韩国HYBIO STUDIO展台悬浮着半透明的生物基面料,触感如丝绸般顺滑却能完全降解;意大利Bprime包袋的3D打印纹路如同珊瑚礁般精密,材料取自深海废弃塑料。最吸睛的当属埃及Maison Farah Wali的手工扎染工坊,匠人用天然靛蓝在棉布上绘制几何图案,每件作品都是****的“碳足迹艺术品”。


国际买手的驻足观察更具深意。越南Runway主理人Tran Thi Hoai Anh穿梭于中日韩展位间,她的采购清单上多了不少“小众硬通货”:“韩国MIK FASHION的实验性设计很适合越南的Z世代,而中国Gentle Forest的牦牛绒系列在欧洲市场几乎没有竞品。”这种精准匹配的背后,是上海时装周作为“全球买手枢纽”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。

315b345346ef9f3c9288de6034697f.jpg

共生之道:时尚产业的范式重构

夜幕降临时分,会场外墙的LED屏循环播放着本届主题的动态演绎:机械齿轮与藤蔓缠绕生长,数据流化作漫天星斗。这或许正是当下时尚产业的隐喻——技术与人性的角力、效率与伦理的平衡、本土与全球的对话,正在这片土地上孕育新的秩序。


作为见证者,我深刻意识到:上海时装周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舞台,而成为观测全球时尚变革的棱镜。从十年前追逐欧美风潮的“追随者”,到如今制定行业规则的“造风者”,这座城市的野心与智慧,在“质塑新境”的语境下愈发清晰——它不仅要输出产品,更要输出价值观;不仅要创造利润,更要创造文明的对话空间。


当闭幕钟声敲响,虹桥联合大厦的玻璃幕墙映出流动的光影,像极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。这条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纽带,或许正是中国时尚之于世界的**答案。


尚赋传媒发布


写下您的评论吧